找到相关内容543篇,用时1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四教颂

    。有大白车等(已上五中根)七对治助开。谓若正道多障圆理不开。须修事助。谓五停心及六度等。经云。又多仆从(此下为下根)八知位次。谓修行之人免增上慢故。九能。谓于逆顺安然不动。策进五品而入六根。十离法...伏无明三藏则劣之句不晓问于雪居韶国师乃云天台国清寺有寂法师善弘教法必解此语王召法师至诘焉法师曰此天台智者大师妙玄中文时遭史兵残近则会昌焚毁中国教藏残阙殆尽今惟海东高丽阐教方盛全书在彼王闻之慨然即为遣国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24360985.html
  • 自利利他论

    湿脚。依佛智而观,凡夫八识无非“无明”幻化。颠倒妄想。真知实相,必须转识成智。《大乘义章九》曰:“慧心法,名之为。于境决断,说之为智。”凡夫有八识,至如来转为四智。即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和成...、心宽体胖;外得关系和睦、社会祥和。何失之有呢?  忍辱,简言之,即忍耐一切苦痛、凌辱而心不动。细解则有忍耐、二义:忍耐违逆之境而不起反心,住于道理而不动心。忍辱度赅摄三行:一耐怨害忍。即于怨害...

    净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34561056.html
  • 唐玄奘及其佛经翻译

    一一一四OO)、第三会(卷四七九一一五三七)、第五会(卷五五六一一五六五)、第十一至第十六会(卷五七九一一六OO,说布施、净戒、、精进、静虑、般若六度)。   新译出而以往和稍后有译本的(新译重...意义理论》《成无畏论》《不住涅架论》《十二因缘论》《庄严经论》,并就《瑜伽师地论》《因明》等进行请教。胜军曾从贤爱论师学《因明》,又从慧学《声明》及大小乘论,还从戒贤学《瑜伽师地论》,对《吠陀》外书...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60761214.html
  • 中国古代佛教版画叙要(2)

    C炽盛。左右榜题“大圣地藏菩萨”“普劝供养受持”。佛教认为,在释迦牟尼灭度以後弥勒未生之前,由地藏菩萨担任普救重生的重任,他常住地狱,拔除痛苦,以有“地狱未空,誓不成愿”的大愿而著称。他“不动如...供奉。左侧二人,前者为那吒,戴虎头帽,手提金鼠,後者为婆薮仙,右手托一孩童。下方发愿文题记十五行,题“大晋开运四年”及“弟子归义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传谯郡曹元忠请匠人雕印此版,惟愿国泰人,社稷恒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92661377.html
  • 契嵩思想研究──佛教思想与儒家学说之交涉

    恶未忘,游心于物,临丧而弗哀,亦人之也?......吾徒临丧,可不哀乎?”(注79)   佛家之未倡临丧哭泣,要在不起离别之恨,泯灭爱憎之情,使心灵趋于清静之域,如未能看淡人世,而为物所牵,...绝对之至道,动静与天地四时合其理运,如能效法中庸之道,则君臣、父子、兄弟、男女必各正其位,各遂其育。群生之得其位育,则天地得不安泰乎?就此而言,中庸亦是宇宙之最高律则,契嵩云:   “夫中庸之...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11661493.html
  • 般若的含义及其在佛教中的地位

    说:说般若波罗蜜,就等于说六波罗蜜。《大般若经》《初分赞般若品》中说:   但由般若波罗蜜多所摄故,余五方得到彼岸,……住般若波罗蜜多,方能圆满布施、净戒、、精进、禅定波罗蜜多,非住余五能成是事。...般若是指为般若所缘的一切诸法,般若真智以一切诸法为境界,所以称为境界般若。眷属般若是观照般若以暧、顶、、世第一法、诸智及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等为慧性之眷属,所以又称戒定等为眷属般若 。但通常...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84161919.html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人生智慧

    布施是不完善的。但布施波罗蜜中则有其它五度。如以财法无畏施众生,利乐有情,则是大乘菩萨的摄善法戒及饶益有情戒,是为戒波罗蜜所摄。在布施时,若遇到污辱伤害,菩萨能不生嗔恨,则是忍辱波罗蜜所摄。布施...般若分为五种,即在前三种之后,又加了境界般若和眷属般若二种。境界般若是指为般若所缘的一切诸法,般若真智以一切诸法为境界,所以称为境界般若。眷属般若是观照般若以暧、顶、、世第一法、诸智及戒、定、慧、解脱...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84661925.html
  • 试论天台止观之渊源

    心则能具摄布施、持戒、、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亦能具摄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9]这些经句是天台宗认为“一心具足三智”的张本。  般若经典对智者大师影响很大。他对“止、观”的涵义作了...有部分的般若思想和修习止观方法可以得知。   关于《阿含经》与“止观”的关系,日本?阿含宗桐山靖雄先生与台湾?林崇先生等对此作了研究,他们都认为止观的源流在《阿含经》,止观是一切修行方法的源头。本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115562583.html
  • 菩萨律仪

    ,起净信心,发言随喜;于他所作一切违犯,思择。以身语意已作未作一切善根,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时时发起种种正愿,以一切种上妙供具供佛法僧。于诸善品恒常勇猛精进修习,于身语意住不放逸,于诸学处正念正知...故」,「于诸性罪,少分现行」等是。  三聚净戒,各能成办菩萨所应作事;由摄律仪戒,断一切恶,能令菩萨住其心;由摄善法戒,能成熟自佛法;由饶益有情戒,能成熟一切有情。因位中持三聚净戒,果中具三德三身:...

    续 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40962887.html
  • 《百喻经》及其故事研究

    艺文类聚》唐·欧阳询撰、于大成主编,台北:文光出版社,1974年8月初版  四、学位论文  《入菩萨行思想之研究——以瞋的对治为中心》杨丽娟,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学系硕士论文,指导教授:王邦雄,...佛使比丘,嘉义市:香光书乡,1995年8月初版  《印度之佛教》印顺,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10月3版  《印度佛教史(下)——大乘与密教》A.K.Warder着、王世译、蓝吉富主编,世界佛学...

    洪梅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32463671.html